拼多多出评软件

你认为拼多多还能存活多久?为什么

拼多多出评软件

先说结论,我认为拼多多短期内还能存活,具体多久,3、5年应该不成问题。

拼多多、阿里、京东等会长期共存

不同的商品品类,在不同的平台,销售的规模以及ROI(投入产出比),完全不一样。一个类目的销量,流量只是决定因素之一。举几个例子:

为什么服装是淘宝的第一大品类?而3C数码,淘宝+天猫的销量,却敌不过京东?

为什么京东的3C数码、快消第一,而服装却做不过唯品会?

为什么拼多多可以把水果农货做成全网最大,而服装和3C数码却做不过唯品会和京东?

现在来给用户量做个排名:MAU,淘宝>拼多多>京东>唯品会。

而按照正常的流量思维,淘宝应该拿下所有的类目。不要说京东存在价值小,唯品会这种压根就不应该存在。但事实不是这样,每家电商,都活了下来。并且,自身的优势类目,好像并没有受很大的影响。

这里,我单拎服装这个类目来说下。京东卖不好服装,并不是流量不行。也不是因为男性用户较多。记得京东的用户比例,男女早就5:5了。

最核心的原因,我觉得是:京东在服装类目的运营上,远逊色于大淘宝、唯品会。具体的细节,包括了品牌和商品的丰富度、活动、选品等。用户选择少,导致商家少。商家越少,这个类目越运营不起来。

唯品会,只用了几千万的MAU,一年服装和鞋帽的销售额,大约1000亿元。再回到ROI,同样一个商家,选择去淘宝、天猫开店,或者去唯品会上特卖会,回报远高于京东。

所以,拼多多、京东、淘宝、唯品会,我觉得相互间的竞争,并不是唯流量论。每家,都有独特存在的价值。

拼多多能否抵挡致命“二选一”

什么是“二选一”呢?

就是淘宝一纸令下,跟商家打招呼,搞排他性协议,直接在源头就给你掐死了,你要是个淘宝大店,一年在淘宝销售额几个亿几十个亿,拼多多来给你政策,给你扶持,给你流量,你肯定愿意去做。但是这边淘宝跟你说,不许去,你敢去,淘宝就不要做了!

这不是电商领域的新鲜话题,但外界还是低估了它的影响。

 

回看当年阿里和京东的竞争,阿里最致命一招就是通过“二选一”成功阻止了京东做服饰品类,让京东的用户结构继续保持在以高价值男性为主。

2015年,京东声势浩大地进入服装市场,其中最有标杆意义的是优衣库的入驻。

当年4月,刘强东与优衣库大中华区CEO潘宁身穿合作款UT宣布优衣库入驻京东。为这次入驻,京东做了大量准备,以年计算的谈判,两三个月的后台技术调整,专属货仓的特别优待。

这次入驻之所以是标杆性质的,是因为优衣库对于阿里意义重大。淘宝升级天猫迎来的首个国际大牌就是优衣库,优衣库连续多年蝉联双十一的服饰类旗舰店榜首。

不过,这场合作仅仅维持3个月,有媒体报道,无疾而终的原因就是阿里的干涉。

优衣库的闭店只是一个开端,在随后两年尤其是2017年的双十一,包括太平鸟、真维斯、GXG、韩都衣舍、江南布衣、裂帛等超过百家服装品牌从京东平台退出。

刘强东曾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中提到二选一的影响,他说,由于竞争,京东整个服装类目增长停滞,个别像女装类还是负增长。

在这里,我们不批判“二选一”,这是市场竞争中的必然。

回到拼多多,相比较京东,拼多多更为危险的是,它和任何传统大品牌的关系都比较松散。京东靠3C起家,在消费电子领域有一票愿意追随的品牌,阿里难以撼动。而拼多多在各个品类里都有没关系很强的品牌,特别是占其GMV大头的服饰、家居用品品类更是阿里系的强项。

 

不过从数据来看,“二选一”并没有给拼多多造成太大打击。拼多多官方数据显示,拼多多在618期间订单数超过11亿笔,GMV同比增长300%。二季度财报显示,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4.832亿,较去年同期的3.436亿净增1.396亿。

“二选一”难以对拼多多奏效的原因

在上市时的媒体沟通会上,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有过这样表述:“和品牌商合作这个事情,我们肯定是愿意的,但像京东都会遭遇二选一。”“我们不是不愿意用天猫模式来打击假货,而是如果我们做了天猫模式,可能还没来得及打假就已经死了。所以我得想一个其它的办法来做所谓的品牌升级这件事情,应该是不一样的。”

黄峥清楚无论是要打击假货还是要平台持续发展,关键的一点是避开与巨头的正面较量,用“模式的创新”去解决。

 

对于如何应对二选一,拼多多整个业务的形态跟阿里、京东和线下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能够出来的品牌跟阿里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细究拼多多模式会发现,拼多多的流量既分散又集中。这种流量特点使得拼多多在产品设计上能够促使用户分享,而这种流量的特点和分享的交互形态又使得拼多多能搭建起一套完全不同于阿里、京东的商家体系和运营方式,而这也正是二选一难以对它奏效的主要原因。

 

具体说来,拼多多的流量是分散的,虽然拼多多也有App,且有部分用户以此进入交易,但更多用户的是从好友分享中进入交易的。同时,由于人以群分,彼此形成了社交关系,所以这样的流量又是集中的——当某个产品得到某个人的青睐时,便很容易在他所在的群体中推广起来。比如一款价格不高且质量很好的纸尿裤,如果它得到一位宝妈的认可,那很容易在她的宝妈圈子里推广开来。

拼多多在产品设计上摆脱搜索的思路,格外注重“娱乐”和“分享”,除了拼团外,帮忙砍价、拆红包,以及收到货后也会出现诸如产品好不好、愿不愿意将它推荐给朋友的提示,从而将社交用户转化成电商用户。

对于对手来说,既然无法切断拼多多的流量,那就切断其商家。但拼多多的流量特点和交互模式,让它形成一套独特的商家体系——这套体系以中小商家/品牌为主,大品牌为辅。

以往大牌擅长的打法在拼多多上失了效。淘宝、京东是中心化流量,线下渠道也是中心化流量。大品牌们非常擅长中心化流量的打法,线下,在电视台打广告,然后铺商超,线上在淘宝天猫上花大价钱买页面推荐位、买直通车。但拼多多不是,流量是非中心化的,大牌和普通品牌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

为什么说拼多多存活3、5年是没问题的呢

前面已经通过分析行业和业务模式,说明了拼多多存活下去是没问题的,能存活多久就涉及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拼多多是一直亏损的啊,还能撑多久呢?我们从他现在的财务情况来看一下。

2019Q1拼多多营收45亿元,亏损19亿元。2019Q2,营收73亿元,亏损10亿元。

其实按道理来说,经常办补贴活动,亏损应该越来越多才对。这种嘴上说打折,钱还是赚了的操作,百亿补贴难道是假的吗?

还好,拼多多三季度财报没让我失望,2019Q3营收75亿元,亏损23亿元。

虽然这多少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但拼多多这公司,只有亏损才能证明它在用心做补贴。毕竟拼多多是用生命在打折的电商公司。

不过这些拼多多真金白银砸给用户的补贴,到底出在哪?再一翻财报,似乎发现了答案。

按照官方公布的数字,拼多多有5000多员工,但是,活跃买家有5亿多。So,简单来说,拼多多的一个员工要顶起10万用户的一片天。

同样是5亿多活跃买家,阿里巴巴同期有多少人?看了一眼阿里巴巴去年的财报,年度活跃消费者数量5.15亿,而集团员工总数为63809人。

也就是说拼多多的员工是1个人干阿里11个人的活,熬夜加班拿一份工资,省下来的钱都给了消费者。这才叫从牙缝里省出来钱,补贴人民群众啊。

现在可能就有人问,拼多多是不是根本没有能力赚钱,所以才是节衣缩食?

其实不然,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拼多多说融了10亿美元可转债,还是没利息的那种。很多人不懂是什么意思,翻译一下就是:现在投资,将来还要变成股票的那种。

如果左手拿着投资,右手带着5亿用户,就算每笔订单收1分钱,这也分分钟赚到手软,说实话,拼多多也是个地主家的胖儿子啊。

然而,拼多多还是抠出百亿补贴,搞这么大一出。如果说大家好奇,拼多多为什么比其他地方便宜,那只是因为,拼多多把该赚的钱让给你们而已。

 

拼多多烧钱,这是客观现实。作为用户,我们可能会担心一点,拼多多还能给我补贴多久?

按照拼多多三季度的财报里说,目前拼多多拥有400多亿元可动用的现金。照现在一个季度20亿的烧钱法,大约还够拼多多再烧20个季度。没错,也就是五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多多运营笔记 » 你认为拼多多还能存活多久?为什么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